肝胆肿瘤内科是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汤钊猷院士的领导下,于1968 年成立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肿瘤小组。1969年,正式成立了内、外科结合的中山医院肝肿瘤小组,并设病房。1978年,更名为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隶属上海医科大学,下设肝肿瘤外科、肝胆肿瘤内科和实验室。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2001年更名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1983年林芷英等在《中华肿瘤杂志》发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1986年杨秉辉等在《中华肿瘤杂志》发表了顺氯氨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系国内第一个肝癌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1991年杨秉辉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承担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肝癌高危人群筛查方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了肝癌早期发现的方案,并受卫生部委派编制了《肝癌筛查规范》,迄今仍然为国内外所采用。1989年杨秉辉、林芷英、陆继珍、叶胜龙等参与制定了卫生部医政司首个《原发性肝癌诊治规范》。自2000年开始肝癌的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2009年叶胜龙教授组织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制定了国内首个《原发性肝癌诊疗专家共识》,2011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叶胜龙、任正刚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定了卫生部医政司和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2017年版和2019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积累,肝胆肿瘤内科形成老中青结合、梯度合理、技术全面、团结稳定的人才队伍。肝胆肿瘤内科现有在职医生34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名,副教授/副主任医生 6名,以及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9 名;拥有博士学位者比例占80%。科内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授课教授5名。多位教授在国际性、全国性重要学术机构中任职,包括国际肝癌协会(ILCA)、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协会(APPLE)、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精准医疗分会、基因治疗分会、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分会、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肝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免疫学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肝癌专业委员会等。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中担任编委。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