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重点学科,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省部级奖励。 ? ? 中山医院骨科历史悠久,自1937年建院时就成立了骨科,历年来科内名家辈出。包括著名骨科专家和教育家、骨科的老前辈、我国骨科界的奠基人之一、卫生部二级教授李鸿儒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全国首部医科院校统编教材《外科学》、中国外科巨著《黄家驷外科学》以及中国首部《骨科手术学》、《矫形外科学》的吴祖尧教授;我国著名的医院管理学创始人之一裘麟教授;应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主要参与者之一的石一飞教授(参见《上海地方志》);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因1963年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成功被誉为“世界显微外科之父”的陈中伟教授;1988年起,张光健教授在上海地区最早开始推广AO技术,并于1993年首次在上海举办全国AO技术学习班,目前AO概念及技术已成为全世界骨科内固定技术的标准模式。 ? ? 中山医院骨科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很多辉煌,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山医院便开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尝试;1953年进行椎间盘造影;1962年开始,开展了小血管外科技术的实验研究,创新了一整套小血管包括显微外科的手术器械,总结比较了各种不同缝法、不同缝合材料和小血管移植等基本技术的经验;1970年完成金属全肱骨置换术。同年设计成功上海II型人工股骨头推广,淘汰了原有的I型人工股骨头;1974年接受刚刚兴起的保留肢体观念,在肢体重建方面获得成功;1976年开展急症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同年开展膝关节镜手术,对整个上海地区早期关节镜外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0年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例施行滑膜切除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982年起,在陈中伟院士的领导下成立了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他设计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转移治疗儿童与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996年陈中伟院士完成了前臂再造手指控制的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研制,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003年陈中伟院士带领下的团队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项目“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研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医院骨科引进开展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全髋关节置换,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经皮髓核摘除的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侧前方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
2月11日,第八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再次当选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参加会议的嘉宾有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凌昌全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张友根教授,骨伤科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所长邓廉夫教授,第七届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医院董健教授;5位第七届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别是华东医院林伟龙教授、华山医院陈文钧教授、新华医院蒋雷生教授、瑞金医院曹鹏教授、公利医院杨铁毅教授。还有现场的来自全市33家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的常委及委员代表,以及线上的全市68家二级以上医院的委员及青年委员候选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第七届骨伤科专委会常委兼秘书、中山医院林红教授主持。
大会开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凌昌全会长以视频的方式致贺辞。凌昌全会长充分肯定了第七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指出专委会在主委董健教授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对新一届的骨伤科专委会继续开拓创新、巩固成果、壮大队伍、打造品牌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凌昌全会长以视频的方式致贺辞
接下来第七届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健教授做工作总结,回顾了第七届骨伤科专委会在组织架构、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成立脊柱、关节、创伤等8个学组和青年委员会,丰富完善了专委会的组织架构;重视学术交流,举办大量的线上和线下学术活动,培养骨伤科骨干人才;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西医并重”的号召,从中西医结合的层面开展了广泛的科普教育活动。
第七届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健教授做工作总结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张友根秘书长宣读第八届骨伤科专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宣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当选第八届专委会主任委员,瑞金医院曹鹏、华山医院陈文钧、新华医院蒋雷生、中山医院李熙雷、华东医院林伟龙、公利医院杨铁毅、曙光医院詹红生等教授当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友根秘书长、董健主任委员和新一届的副主任委员为第八届专业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张友根秘书长为董健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张友根秘书长和董健主任委员为副主任委员、秘书、常务委员和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第八届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健教授做工作设想和展望,表示本届委员会任重而道远,将着重加强组织建设、繁荣学术交流、发挥科普优势、培养优秀人才,不断深化专委会品牌影响,扩大全国影响力。董健教授的展望让我们对于新一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委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第八届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健教授做工作设想和展望
骨伤科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邓廉夫教授在会上致辞,邓廉夫教授指出骨伤专业委员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七届的历程,不断壮大,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目前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也期待骨伤科专委会在董健主委的带领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次会议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张友根秘书长精彩而风趣的总结后落下帷幕,张友根秘书长的鼓励让新一届的委员浑身充满了干劲。新年焕新,初心不忘,第八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将继续为学术交流、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合作搭建平台,弘扬传统医学特色,融汇现代医学前沿技术,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事业的全面发展。
骨伤科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邓廉夫教授致辞(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张友根秘书长作总结发言(右)
现场参会人员拍摄大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