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是由我国著名肺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肺科发展而来。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肺病学研究室。吴绍青教授在结核病防治和肺功能检测的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随后李华德教授在肺功能设备研发,培训和推广,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研制,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救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是现代呼吸病学的奠基人之一。贾友明教授和张敦华教授在支气管镜介入诊断和内科胸腔镜的操作及规范上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钮善福教授在无创通气的应用与推广上,以及无创面罩的研发上做了突出的成绩,无创通气的使用使得慢阻肺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显著改善,并降低了气管插管率。何礼贤教授在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在国内较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白春学教授率先提出了“物联网医学”的概念,在物联网医学的布局和内涵研究上引领了业内的发展,在肺部小结节的诊治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早期肺癌,并牵头制定了亚太地区的肺结节诊治指南,利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提出了百千万工程的计划,并在医院开展了三个月肺结节诊治单修的计划,用于培养肺部小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人才。 2004年、2007年先后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同年入选首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5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再次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01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PCCM建设示范单位。 ? ? ? ?1997年联合中山医院胸外科、华山医院呼吸科、儿科医院呼吸科、肿瘤医院肺癌组和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共同成立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2012年联袂华东医院、瑞金医院等成立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2021年获批成立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呼吸物联网医学研究工程中心。为提高上海呼吸病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优秀呼吸人才提供重要平台。 ? ? ? ?同时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提升了全市呼吸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 ? ? ?本学科目前有14位正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其中博导8位)、9位副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4位主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肺癌作为中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和癌症的死因之首,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肺癌患者5年的存活率仅为19.7%。因此,肺结节规范化管理和肺癌早期诊断对改善早期肺癌的诊治工作具有显著作用。由于缺乏规范的培训,各医疗单位之间诊疗水平相差较大,这为肺结节的精准诊断带来不小困难。
为改善这一现状、进一步推动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2021年4月7日下午,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AI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和分中心授牌与启动会上传来消息:自2021年4月起,由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白春学教授牵头成立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启动了“智能惠及百万早期肺癌工程”(简称“百万工程”),今后,这项工程将以培养区域人才、更好地发挥 人工智能辅助早期肺癌诊治为目标。会上同时启动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AI诊治分中心”项目将在3年内在全国百家医院设立“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AI诊治分中心”,预计将在5-10年内救治百万早期肺癌患者。
根据计划,今年年内将建设完成其中的30家“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AI诊治分中心”。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将从学术和技术(顶层设计、学术引领、科技创新、智能惠众)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百家分中心建设,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救治。
直至2015年,我国肺癌防治工作依然严峻,中国的新发癌症病例数超过全球数量的五分之一,而癌症死亡病例也有27%出现在中国。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5年存活率仅为19.7%。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
为改变中国肺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5年存活率低的现状,2012年,在钟南山院士的支持下,由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白春学教授团队牵头成立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该团队牵头制定肺癌早诊战略,肺结节评估亚太指南和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助力推动肺结节规范化管理和肺癌早期诊断,改善早期肺癌诊治工作。
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2014年至2019年6年间,共完成肺结节手术1.64万例,根据病理诊断表明,其中早期肺癌量为0.998万例,占比60.8%。根据早期肺癌根治或10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的研究推测,这将大大改善这1.64万例肺癌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预计可达到50%以上,且不需术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当天下午同时举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AI辅助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今后,示范基地将融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放疗科、病理科和健康管理中心等科室的力量,共同培养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建人才梯队,辐射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金山分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内的首批8家“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AI诊治分中心”,开展肺癌预防、早诊、早治,提高肺结节中早期肺癌的诊治和管理水平,使肺结节中早期肺癌诊断的敏感性(避免延误诊断)达到99%以上、特异性(避免过度治疗)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