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是由我国著名肺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肺科发展而来。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肺病学研究室。吴绍青教授在结核病防治和肺功能检测的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随后李华德教授在肺功能设备研发,培训和推广,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研制,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救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是现代呼吸病学的奠基人之一。贾友明教授和张敦华教授在支气管镜介入诊断和内科胸腔镜的操作及规范上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钮善福教授在无创通气的应用与推广上,以及无创面罩的研发上做了突出的成绩,无创通气的使用使得慢阻肺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显著改善,并降低了气管插管率。何礼贤教授在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在国内较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白春学教授率先提出了“物联网医学”的概念,在物联网医学的布局和内涵研究上引领了业内的发展,在肺部小结节的诊治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早期肺癌,并牵头制定了亚太地区的肺结节诊治指南,利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提出了百千万工程的计划,并在医院开展了三个月肺结节诊治单修的计划,用于培养肺部小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人才。 2004年、2007年先后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同年入选首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5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再次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01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PCCM建设示范单位。 ? ? ? ?1997年联合中山医院胸外科、华山医院呼吸科、儿科医院呼吸科、肿瘤医院肺癌组和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共同成立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2012年联袂华东医院、瑞金医院等成立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2021年获批成立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呼吸物联网医学研究工程中心。为提高上海呼吸病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优秀呼吸人才提供重要平台。 ? ? ? ?同时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提升了全市呼吸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 ? ? ?本学科目前有14位正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其中博导8位)、9位副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4位主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2018年9月10日中午,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老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宋元林教授一起去61病区看望李华德教授,向李华德前辈送上节日的礼品、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
当白教授和宋教授到达病房时,李华德教授刚刚午休醒来,他见到白教授和宋教授非常高兴。白教授先关切的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老前辈精神尚可。李华德教授作为呼吸科的创始人之一,想必对呼吸科未来的发展非常挂心,白教授祝贺李华德教授教师节快乐!并向李华德教授汇报了呼吸科的一些进展,包括今年五月十七日由白教授汇报的今年的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答辩顺利通过,宋教授也汇报了目前科室的业务和学术发展等。总之,呼吸科正稳步前进,请老前辈放心。考虑到李华德教授的身体状况,白教授和宋教授并未在病房久留,便向李华德教授告别了。
离开病房后,白教授和宋教授向李华德教授的主治医师朱振华医生详细询问了老教授的身体状况及日常生活状态。白教授还特别交待,李华德教授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来到中山医院,埋头于医疗事业数十载,他的一生都在默默的奉献,我们在他晚年时期更要多些关照。在白教授接任主任创建国际呼吸病研讨会后一直将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师铭记在历心。在2005年及以后连续邀请李华德教授回国内参加会议,见证呼吸科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在今年六月十三日医院领导宣布宋元林任主任时,白教授也牢记吴绍青和李华德老前辈,当场赋诗:砥砺前行七十年,几代学者尽奉献,如今重构新局面,圆梦中华有中山,心中牢记老前辈的学科建设功劳。宋教授也表示会代表科室多来探望李华德教授。
中山医院的老一辈专家都是谈泊名利的人,他们对病人的关心、对工作负责的精神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后人,相信中山医院呼吸科、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