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是由我国著名肺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肺科发展而来。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肺病学研究室。吴绍青教授在结核病防治和肺功能检测的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随后李华德教授在肺功能设备研发,培训和推广,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研制,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救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是现代呼吸病学的奠基人之一。贾友明教授和张敦华教授在支气管镜介入诊断和内科胸腔镜的操作及规范上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钮善福教授在无创通气的应用与推广上,以及无创面罩的研发上做了突出的成绩,无创通气的使用使得慢阻肺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显著改善,并降低了气管插管率。何礼贤教授在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在国内较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白春学教授率先提出了“物联网医学”的概念,在物联网医学的布局和内涵研究上引领了业内的发展,在肺部小结节的诊治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早期肺癌,并牵头制定了亚太地区的肺结节诊治指南,利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提出了百千万工程的计划,并在医院开展了三个月肺结节诊治单修的计划,用于培养肺部小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人才。 2004年、2007年先后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同年入选首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5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再次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01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PCCM建设示范单位。 ? ? ? ?1997年联合中山医院胸外科、华山医院呼吸科、儿科医院呼吸科、肿瘤医院肺癌组和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共同成立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2012年联袂华东医院、瑞金医院等成立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2021年获批成立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呼吸物联网医学研究工程中心。为提高上海呼吸病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优秀呼吸人才提供重要平台。 ? ? ? ?同时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提升了全市呼吸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 ? ? ?本学科目前有14位正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其中博导8位)、9位副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4位主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是由我国著名肺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肺科发展而来。目前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是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挂靠单位,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和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
2013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呼吸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任基地主任为朱蕾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授/主任医师7位,副主任医师12位。基地设有普通病房、呼吸监护室、肺功能室、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监测治疗室等。本基地有全国最早建立的肺癌综合诊治中心,有卫生部内镜培训中心。传统特色临床技术包括呼吸衰竭救治,无创机械通气,肺部感染诊治等。临床亚专科包括呼吸危重症、慢性气道疾病、肺部肿瘤和介入、肺部感染。本基地收治患者50%为全国各地疑难病例,病种丰富,可满足培训要求。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在呼吸生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机制与干预,哮喘与慢阻肺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有较强实力,国际交流频繁。
本基地曾获2013-2014年中山医院优秀临床教学基地。基地依据《呼吸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从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对专科医师进行系统和规范化培训。基地欢迎全国各地的立志在呼吸病领域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员加盟,以期经过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呼吸内科专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