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致力于妇科肿瘤的诊治、预防、遗传咨询,及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分级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妇科,1960年代起源于中山医院肿瘤外科和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老一辈肿瘤妇科专家的引领垂范,经过三代学科带头人的努力,卵巢癌和子宫颈癌的诊疗量和诊疗水平目前处于国内前列。 2014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臧荣余带领的卵巢肿瘤诊疗团队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在中山医院妇产科内创建妇科肿瘤亚专科。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肿瘤和子宫颈癌等的临床诊疗取得长足发展,作为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SGOG)的创始人和首任组长单位,继续牵头开展多项研究者发起的国际、国内多中心卵巢肿瘤临床研究,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初步建立了国内首家以卵巢肿瘤等专病诊治为特色,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妇科肿瘤诊疗队伍。2020年11月为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在医院党政领导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作为独立科室,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正式成立,由臧荣余担任首任科主任。 目前科室主任医师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另有专职研究员1名。 【医疗特色】 1.妇科肿瘤诊治 常设卵巢肿瘤专家门诊、子宫颈病变专家门诊、子宫内膜病变专家门诊;妇科肿瘤(临床试验)随访门诊、妇科肿瘤遗传咨询、宫颈病变、阴道镜及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六个专病门诊。近2年妇科肿瘤根治术年手术量均在800例以上,年增长比例为28-31%。 2. 临床研究 开展多个扎根临床需求的研究,卵巢癌就诊病例80%进入各类临床研究。 3. 妇科肿瘤预防 2014年开设宫颈病变和子宫内膜病变诊疗小组;2015年初开设卵巢癌及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精耕于各类妇科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建立多个肿瘤科普平台和网站。 4. 妇科微创诊疗 规范引领创新诊疗技术,包括宫颈癌保留神经手术、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单孔腹腔镜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V-NOTES)技术、荧光导航下的淋巴结切除、及妇科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 【主要科研成果】 二次肿瘤减灭术后续化疗对比单独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疗效的III期多中心研究(SOC-1)总生存分析结果于2024年6月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美国肿瘤学年会同步报告(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2981-0)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妇科肿瘤科科研工作主要方向为妇科肿瘤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围绕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梯队的培育,目标是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相关临床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引领国际国内妇科肿瘤临床实践。
一、以晚期及复发卵巢癌为特色的临床研究
1) 铂敏感初次复发卵巢癌临床研究
本团队2011年开始开展国内多中心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临床研究——二次肿瘤减灭术后续化疗对照单独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疗效的III期临床研究(NCT01611766),受到美国妇科肿瘤学会白皮书的重点关注,研究结果在2020年ASCO大会上做报告发言,并于2021年发表在国际肿瘤领域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引领复发卵巢癌国际临床实践。
2) 铂敏感二次复发卵巢癌临床研究
经过“复旦中山标准”筛选的铂敏感第一次复发卵巢癌,可以从再次手术中获益。但复发患者今后还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复发,每次复发后所需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随着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我们更加关注彻底的再次减瘤术基础上的靶向维持治疗,能否使二次复发的患者得到更长期的生存获益。由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发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史庭燕主任牵头开展的一项“再次肿瘤减灭术联合尼拉帕尼维持治疗在铂敏感二次复发卵巢癌中疗效评估的II期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SOC-3/ SGOG-OV5研究)目前正在开展,拟针对铂敏感二次复发卵巢癌患者,比较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续化疗联合尼拉帕利维持治疗对比单纯化疗联合尼拉帕利维持治疗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
3) 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对比直接手术临床研究
直接手术联合紫杉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目前初治卵巢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能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新辅助化疗能不同程度的减轻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肿瘤负荷,增加满意手术切除的机会,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目前国际上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以探寻直接手术对比新辅助化疗哪者能使卵巢癌患者更获益,但目前未能得到统一的结论。由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发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臧荣余主任牵头开展的一项国际多中心“IIIC/IV期卵巢癌直接手术对比新辅助化疗的III期临床研究(亚洲区SUNNY研究/SOC-2)”已于2021年6月完成入组,目的为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基础上,探究晚期卵巢癌患者是否更能从直接手术中获益。
4) 晚期卵巢癌不同手术时机联合靶向治疗临床研究
PARP抑制剂已进入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医保适应症,不同手术时间联合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有待研究。由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发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向礼兵主任牵头开展的一项“晚期卵巢癌不同手术时机联合靶向维持治疗的II期,国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SAT1研究)目前正在开展,拟针对术前评估手术能完全切除的患者,旨在验证直接手术联合后续化疗和尼拉帕利维持治疗的生存获益是否优于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联合后续化疗和尼拉帕利维持治疗。
5) 卵巢癌肝门淋巴结切除临床研究
对于初治和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去除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是完全肿瘤减灭术的主要目标。肝门处的肿瘤转移是卵巢癌患者未能实现完全肿瘤减灭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卵巢癌肝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率、转移途径及手术切除对于患者的获益尚需前瞻性研究证实。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向礼兵主任牵头开展的一项“卵巢癌肝门淋巴结切除的II期,单中心,单臂,前瞻性临床研究”正在开展,旨在观察肝门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初治或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进行肝门淋巴结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
6) 宫颈癌临床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于2006年起着手研究宫颈癌保留神经的手术技术,于国内首次报道了 NSRH 技术。2015-2016年开展了一项基于“膀胱阴道侧间隙”的宫颈癌保留神经 II 期前瞻性临床研究,相关成果在 2016 年 4th ASGO 邀请报告,2017 年 5th ASGO 会议上大会发言。目前本科室参与国内多中心宫颈癌临床研究多项,包括: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预后研究(III期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IIB期子宫颈癌临床亚分期及治疗模式的探索研究等。
7) 子宫内膜癌临床研究
目前本科室参与国内多中心子宫内膜癌临床研究,包括:前哨淋巴结活检 VS.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术前局限于宫体的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的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SNEC)。
二、基于临床研究的基础与转化性研究
复旦中山卵巢癌首次报道了中国卵巢癌GWAS,并发表了国内首个样本量最大的卵巢癌BRCA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内已知最大的、基于临床研究、均质化、动态化的卵巢肿瘤生物样本库,和精准数据信息的动态诊疗病例库。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基础与转化研究,包括化疗压力对卵巢癌肿瘤环境异质性改变的组学临床转化研究、细胞核微丝骨架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