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
为了有效整合复旦大学普通外科资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化学科竞争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我校普通外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成立了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组成。研究所挂靠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卫生部和上海市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普通外科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设有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内窥镜诊疗研究中心、外科中心实验室。现有医务人员62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1名主治医师19名,住院医师6名。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15名,全科具有博士学位者48名,硕士学位者12人。
二、目前的工作情况
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根据现代医学的学科发展规律,顺应外科治疗专业、精细、微创的国际趋势,坚持专业化和队伍年轻化的道路,在大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胰腺外科、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临床营养、胆道疾病等专业组,并逐渐成为研究所的优势学科,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力。近些年,胃肠外科致力于胃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指导下的规范化治疗,显著提高了各期胃癌综合治疗的疗效。结直肠癌专业组从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外科和综合治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胰腺专业组多年来致力于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目前已成为上海市乃至国内胰腺疾病诊治最具影响力的中心之一。临床营养专业组近年来专注于恶性肿瘤代谢机制的研究和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工作,在临床营养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胆道疾病专业组在胆道癌(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和壶腹癌)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肝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减重和代谢外科、后腹膜肿瘤、疝与腹壁外科等专业组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逐渐形成特色,确定了这些专业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目前开放床位320张,年门、急诊量20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1.1万余人次,年住院手术近1万例。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重大科技专项、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卫生部行业基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3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三 、人员构成
所长 :秦新裕教授
副所长: 吴国豪教授、孙益红教授、陈宗佑教授
办公室主任:楼文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