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研究所于1993年3月1日成立,1994年3月10日又被命名为上海市红十字康复医学研究所,姜立本教授任所长,1995年5月5日被确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2001年石凤英教授接任所长,2001年10月康复医学实验室建立(上海市第一批中医药科研一级实验室);2011年~至今汪昕教授任所长。
本研究所设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注重创伤及老年康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推广适宜技术,并利用现代康复治疗理念服务于全国的病患。
2011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本研究所进行了重组,在现有本院的基础上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市沪东医院、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展开全面合作,成立了三个康复治疗分中心,健全了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即本部进行急性期康复,徐汇区中心医院和沪东医院进行亚急性期康复,东海老年护理医院进行恢复期康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急性期康复 |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亚急性期康复 |
上海市沪东医院 | 亚急性期康复 |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 恢复期康复 |
二、目前工作情况
医疗工作
设有普通门诊(康复、理疗、推拿)、运动损伤康复门诊、慢性疼痛康复门诊、颈肩腰腿痛与脊柱专病门诊、关节功能病损康复门诊、中风后遗症功能预测与康复专病门诊、骨质疏松症门诊、脊柱脊髓损伤康复门诊、失语症治疗专病门诊、心肺功能康复门诊等多个专病门诊;设有体疗室、理疗室、推拿牵引室、高压静电室、特色治疗室等,进行理疗、推拿、作业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及药物治疗等多种康复治疗,并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功能重建康复外科手术治疗。
骨科康复
与骨科紧密合作,开展四肢骨折及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脊柱脊髓损伤后康复。在进行的膝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路径的基础上,优化康复治疗流程,积累了丰富经验;进行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治疗临床路径研究,形成了颈肩腰腿痛综合治疗方案,建立了康复治疗规范;并制定了全膝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指南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手册。
神经康复
与神经内外科紧密合作,开展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周围神经病损康复等各种相关神经康复。优化了脑血管意外康复流程,并制定了脑卒中康复指导手册。
内脏疾病康复
进行冠心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优化了康复治疗流程及评定方法。
教学工作
已培养硕士毕业生近20名,现有再读硕士生4名,参与本科生选修教育,社区康复培训,远程教育,外院康复医学教育。此外,本所注重国际交流,曾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多个国家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先后派遣多位医生前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学习交流;去年及今年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科普宣传活动,如中风早期康复中澳论坛、神经损伤后相关问题的治疗与机制研究学术讲座、中美老年康复论坛、康复医疗咨询活动等等,邀请了国内外多领域的专家教授讲座,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已举办全国继续教育班20余期,如“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骨关节相关康复技术新进展”学习班等,旨在传播最新康复理念及技术,探讨康复前景,促进学术交流,发掘康复人才并提供培养平台。
科研工作
先后完成市科委课题“粘连性膝关节强直症的机理及中西结合实验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完成市卫生局中医药处课题“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型和虚损瘀滞型的实验研究”、“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健脾利湿化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完成了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所基金、CMB基金、中山复旦青年基金、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老干部局等资助的课题20余项。
主编:“老龄化与老年医学新进展”、“康复护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国康复治疗常规 ”、“肩关节外科学”、“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治与康复”;参与编写:“康复医学”(卫生部规划教材)、“新编康复医学”、“实用外科学”、“肩关节外科学”、“颈椎伤病学”、“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运动医学”、 “现代糖尿病学”、“实用内科学”、“骨关节手术彩色图解”、“髋关节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图谱”等。
本所将继续以康复医学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康复医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康复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康复医学的整体水平。
三、人员构成
历代所长
|
| ||||||||||
| |||||||||||
![]() | ![]() | ||||||||||
|
|
|
|
|
|
现任领导班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