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疼痛科科室简介

社会服务

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 您的痛,我能懂

发布日期:2023-10-20

为提高全社会对疼痛危害性与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疼痛科与疾病舒缓治疗中心主任仓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的关怀与支持下,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你的痛 我能懂”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于2023年10月20日在中山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开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葛峰副主任医师、方芳副主任医师、费敏副主任医师、周荻副主任医师、张虹主管技师及术后急性疼痛管理团队、输液港医护联合团队出席了本次活动。


科普讲座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疼痛科方芳副主任医师以“疼痛的治疗”为主题进行了授课讲座。讲座详细介绍了疼痛的四阶梯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心理疏导等,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疼痛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方芳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主管费敏 副主任医师以“术后疼痛管理”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授课。让大家了解到及时的镇痛不仅能明显缓解手术后的疼痛,还能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躯体和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费敏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液港医护联合团队潘琼主管护师以“输液港的随访”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授课。输液港(简称PORT),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的导管装置,输液港的使用减少了反复穿刺患者的需要,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和便利性,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输血、输液的患者(如化疗患者)。输液港的随访确保了PORT的正常运行,也降低了相关并发症风险。

(潘琼主管护师)


活动现场


世界镇痛日 - 中国镇痛周

疼痛作为疾病最直接的表现、身体最直接的语言,是第五大生命体征。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即提出慢性疼痛也是一类疾病。根据《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万~20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患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然而目前中国慢性疼痛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疼痛知晓率仅14.3%,就诊率不足60%。

本次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健康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小讲课和现场咨询的形式,向大众宣传了疼痛诊疗的相关知识,旨在提升大众对待疼痛的防治认知、引导人们及时、正确进行疼痛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