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概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疼痛科成立于1992年,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初始阶段,科室以疼痛门诊为主,致力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并在院内广泛开展术后镇痛,助力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需求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疼痛科逐渐扩大了服务范围和治疗手段,从传统的诊疗模式转为跨学科、多模式和外科手术为主的诊疗模式。目前,疼痛科设有疼痛诊疗室、疼痛治疗室及疼痛病房。此外,科室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一国家医学中心的高地,围绕医院“肿瘤”和“泛血管”两大特色,借力医院智慧医疗生态圈建设,创立了进展期癌症患者的多学科舒缓治疗平台和静脉输液港全程管理平台,竭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诊疗范围: 疼痛科主要诊疗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退行性/老年性慢性疼痛;晚期癌痛分阶梯治疗和介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治疗(脊髓水平调控);缺血性疼痛/糖尿病足;非手术相关的急性疼痛。 疼痛科所创立的静脉输液港全程管理平台主要服务于需要静脉化疗、长时间静脉营养、长期/间歇静脉输液/输血的患者,为患者提供安装前评估、安装、随访、咨询、取出等全程医疗服务。 进展期癌症患者的多学科舒缓治疗平台主要服务于进展期患者,为患者解除以疼痛为主的各种不适症状,发起个体化的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 治疗技术 疼痛科在疼痛管理和治疗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与进步,在传统治疗目前技术(包括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热凝术,冲击波等)的基础上,开展以脊髓层面/外周神经水平神经调控为主的治疗,包括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植入式脊髓电刺激术、经皮脊椎内镜技术等微创疼痛治疗等新技术,提供多样化镇痛选择的同时,提高整体镇痛的质量。此外,利用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管理疼痛也是科室的特色。 2023年,科室完成了近四百例疼痛介入治疗,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等手术超过一百余例,四级手术占比超过50%。 医疗团队 疼痛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现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仓静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因高超的临床诊疗能力以及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此外,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成果丰硕,发表于BMC Medicine、Cell Proliferation、 Anesthesia & Analgesia等著名期刊。目前科室成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百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项,省级课题5项,多项专项课题。疼痛科高度重视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牵头多项新技术的申请,目前多项专利在申请过程中,每年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 面对日益复杂的疼痛管理需求,疼痛科未来将继续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舒适的疼痛全程管理服务,竭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为提高全社会对疼痛危害性与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疼痛科与疾病舒缓治疗中心主任仓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的关怀与支持下,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你的痛 我能懂”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于2023年10月20日在中山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开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葛峰副主任医师、方芳副主任医师、费敏副主任医师、周荻副主任医师、张虹主管技师及术后急性疼痛管理团队、输液港医护联合团队出席了本次活动。
科普讲座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疼痛科方芳副主任医师以“疼痛的治疗”为主题进行了授课讲座。讲座详细介绍了疼痛的四阶梯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心理疏导等,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疼痛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方芳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主管费敏 副主任医师以“术后疼痛管理”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授课。让大家了解到及时的镇痛不仅能明显缓解手术后的疼痛,还能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躯体和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费敏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液港医护联合团队潘琼主管护师以“输液港的随访”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授课。输液港(简称PORT),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的导管装置,输液港的使用减少了反复穿刺患者的需要,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和便利性,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输血、输液的患者(如化疗患者)。输液港的随访确保了PORT的正常运行,也降低了相关并发症风险。
(潘琼主管护师)
活动现场
世界镇痛日 - 中国镇痛周
疼痛作为疾病最直接的表现、身体最直接的语言,是第五大生命体征。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即提出慢性疼痛也是一类疾病。根据《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万~20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患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然而目前中国慢性疼痛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疼痛知晓率仅14.3%,就诊率不足60%。
本次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健康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小讲课和现场咨询的形式,向大众宣传了疼痛诊疗的相关知识,旨在提升大众对待疼痛的防治认知、引导人们及时、正确进行疼痛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