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十五载峥嵘岁月,中山护理人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践行着“大气谦和”的中山文化和“踏实求真”的中山作风,以临床护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管理及服务创新为核心建设要素,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护理科研为突破、以信息智慧为途径、以学科交叉为抓手,致力于将中山护理打造成与中山医疗发展相同步的临床护理规范和质量标准输出中心、重要特色亚专科护理人才培训中心、护理技术创新转化和临床实践中心。 (1)人才梯队 护理学科带头人张玉侠,护理部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护师,复旦大学临床教授,兼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担任美国护理科学院外籍Fellow(FAAN)、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智库护理分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及护理分委会副主委、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护理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护理学组组长等重要学术任职。护理部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48人,复旦大学护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临床护士23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0%,硕士研究生学历70人,博士研究生5人。10人获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3人获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称号、4人获上海市护理学会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1人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6人获上海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2)学科地位 2012年护理学科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年获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2020年获复旦大学地高建项目支持。获澳大利亚JBI国际循证护理中心认可的“全球卓越循证护理中心(JBI Centre of Excellence)”。中山护理人一直秉承“端品善行,守正创新”的宗旨,经过多年积累和勤奋拼搏,中山护理学科在2020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的学科排名中位居上海第一。 (3)行业引领 护理部参与国家护理行业标准制定和相关手册编写——《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实施指南》,成为全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参考书籍。2021年,举办首届亚洲护理论坛,联合32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共同起草并发布了《护理高质量发展宣言》,为护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重要指引。牵头编写《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专家共识》、《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护理中国专家共识》等多篇专家共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护理教学方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德才兼备”的理念,开展了多层次的学校教育、职后教育和进修教育,完成了多项护理人才培养项目,由内而外全面塑造了一批能够解决患者之需、满足社会需求、支撑医院发展的优秀护理人才。
(1)担任六所高校教学任务,并在国内领先制定“2.5+1.5”的护理本科生联合培养方案
承担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六所高效的教学任务,贯通护理大专-本科-研究生的理论及临床教育。创新性的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医院、学校和学生签署三方协议,建立临床带教老师与学校老师联合管理、联合带教、联合上课、联合评价的机制,提前营造职业环境,培养职业意识,从而缩短护生到护士的角色磨合期,以最高效的方式培养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2)在国内领先推行专科护士/教育护士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
护理部通过设置标准、核定岗位、资格审查、个人申请、医院聘任等多个环节完成专科护士岗位聘任,并建立了基于临床、教学、科研、创新等多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极大地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也形成了管理、教学、专科等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科护士岗位设置的实践经验,是当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科护士岗位实践模式之一,在大型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参考意义。
(3)成为重要的护理专科技术和理论的辐射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急危重症护理专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级医院诊疗技术推广及优化管理项目立项,通过带教全国及上海范围内专科护士、进修护士传播先进理念和临床技能,发挥大型综合医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专科质量同质化发展。
(4)推出临床教学信息化系统,注重护士的人文情怀和临床推理
“养成教育”在新护士的能力培养中十分重要,护理部通过阶段培训、各类考核和科室轮转,严格把控新入职护士2年规范化培训质量要求。通过两年的培训,使护士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教育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与专科知识、临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及重症护理能力。全面依托信息系统完成在职培训、技能评估、能级培养、管理培训等多个模块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