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概况 中山医院胸外科创立于1947年,由我国胸外科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担任主任。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以及结肠代食管等复杂的手术。60余年来,中山医院胸外科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历史辉煌,科室涌现了石美鑫、仇德惠、王群等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山医院胸外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胸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并于2011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中山医院胸外科同时还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全国胸外科临床药理基地和胸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目前,中山医院胸外科由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王群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由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谭黎杰教授担任科室主任。下设肺癌、食管癌、纵隔和气管肿瘤三个亚专科。科室现拥有床位138张;医生36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14名,主治医师15名,住院医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科室年手术量近9000余台,其中肺癌手术6000余例,食管癌手术600余例,纵隔手术800余例。 二、临床特色 胸外科高难度手术 凭借强大的综合诊疗实力以及雄厚绵长的技术底蕴,先辈们高超的手术技术得到了优秀的传承。目前科室能开展各类常规胸外科手术,其中也包括肺癌隆突成型、自体肺移植术、肺上沟瘤切除、双袖式肺叶切除、气管肿瘤、肺减容、结肠代食管、胸壁巨大肿瘤切除胸壁重建、联合血管重建的纵隔肿瘤切除术以及脓胸开窗引流联合肌瓣转移胸壁重建等高难度胸外科手术。 胸外科微创手术 科室大力发展的胸外科微创技术实力强大、底蕴深厚,在国际、国内均享有较高声誉。我科目前常规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胸腔镜肺袖式切除术、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新辅助治疗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经颈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腔镜下裂孔疝修补、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漏斗胸NUSS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纵隔镜、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胸膜瘘治疗、超声支气管镜下纵隔淋巴结活检术(EBUS-TBNA)、支气管镜下磁导航等各类腔镜及内镜手术。 中山医院胸外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的单位之一。在王群教授主持下,胸外科在肺癌微创治疗的规范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临床工作,将其细分为切口微创化、肺组织切除范围微创化以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微创化三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食管为纵隔内器官,采用颈部切口切除食管癌避免了胸部手术操作,较传统的经胸食管癌切除术而言,其大大减少了围手术期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颈部入路下的纵隔解剖空间狭小,需借助人工纵隔气肿条件,且存在器械碰撞及组织损伤可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经颈单孔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项目编号:8140040130)的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内镜中心联合开发了经颈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Transcervical Laparo-gastroscopic Esophagectomy,LGE),该术式采用单一柔性内镜取代多把硬质的硬质腔镜,无需人工纵隔气肿条件即可完成经颈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该技术创造性地将消化道内镜转化为“外镜”,应用内镜海博刀在纵隔空间内完成食管腔外游离,其游离全程借助单一内镜完成,其解决了器械碰撞损伤及人工纵隔气肿两大核心问题,实现了安全可靠的经颈微创食管癌切除。
LGE术式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主原创,相关技术已发表于外科学顶尖杂志《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 IF=13.79),并获得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奖(二等奖)。相关课题《经颈内镜-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技术优化及临床验证》获上海市科委2022年度医学创新研究专项资助。针对早期(cT1-3N0M0)食管肿瘤,采用LGE技术实施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在各方进展的推动下,针对食管鳞癌这一我国常见疾病,研究团队已完成进一步对照研究临床试验伦理申请(伦理号:ZS-B2021-634)及研究注册(ChiCTR 2200055312:经颈与经胸微创食管癌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相关研究内容也已发表于SCI期刊(《转化医学年鉴》,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为LGE技术优化后的高证据级别临床验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