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于1950年,在著名的麻醉科教授吴珏带领下成立血库,当时隶属麻醉科管理;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主要工作为血型检测、配血及发血,遂归并入检验科;2007年,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正式成立独立的输血科并定义为临床科室。 从血库的组建到今天输血科独立,七十多年风风雨雨,几代人辛勤耕耘,科室经历了由简单“配配血、发发血”的手工检测和操作为工作业务的血库,发展为集临床、检验、管理职能于一身,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备,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与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相匹配的输血科。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现任主任戎瑞明教授的带领下,创新优化安全管理模式,科室内部设置质量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耗材管理等关键岗位。科室在编工作人员15人,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技师5名,技师5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3%。输血科的所有工作均严格遵照2012年8月1日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条例执行,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 科室主体位于西院区1号楼2楼,另在东院区16号楼4楼设立服务于心外科和肝外科手术室的配血、发血的点。科室内设有输血科实验室总面积260余平方米。2008年,医院引进国内第一条血液专用输送轨道。科室拥有全系列血型鉴定和配血自动化分析平台(伯乐IH100、戴安娜WADIANA、奥森多AUTO),同时,拥有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储血冰箱、储血冰柜、血浆解冻箱、血小板保存箱、水浴箱、BASO离心机等大型设备。 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开业,输血科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创新、关爱”的院训,融合上海、厦门不同用血模式,建立厦门医院的用血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并且张贴告知,实行中山厦门医院同质化管理。期间参加金砖会议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各项检测并提供各种血制品。 输血科室始终将“输血安全”作为基本原则,将提高质量和服务作为工作重点。输血科全体同仁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加强院内外交流与合作,在输血医学2016年被列为国家二级学科的新形势下,抓住发展机遇,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再铸辉煌。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科室在做好临床输血业务,用血管理工作的同时,承担和完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教学、对进修人员、基地规培医师、检验系实习生带教和培训任务。
1988年,率先在原上海医科大学检验系开设12学时的血型学课程。2016年起对复旦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开设2学时输血课程。
1989年,中标卫生部医学试听教育软件摄制项目,编写并拍摄了《血库基本知识》教学录像,获得上海医科大学优秀教材评比鼓励奖。
1991年,再次中标卫生部医学试听教育软件摄制项目,编写并拍摄了《成分输血》教学录像。同时《正确选用配血方法,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发表于《中国输血杂志》。
科室历年来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工作。
2001年,参与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项目。2002年,参与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项目。
2009年,参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输血调查》项目。
2014年全面修订了并编制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管理文件汇编》,并开展相应的培训、考核、督察等工作。
输血科室始终将“输血安全”作为基本原则,将提高质量和服务作为工作重点。输血科全体同仁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加强院内外交流与合作,在输血医学2016年被列为国家二级学科的新形势下,抓住发展机遇,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再铸辉煌。
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是输血科成立以来,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室先后还获得上海市卫计委青年基金、复旦大学及中山医院基金多项课题,每届参与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输血医学项目,近三年发布输血相关SCI论文10余篇,总影响因子10分以上。
2017年5月接待美国强生输血检验研发总裁所率团队,就中外输血检验差别和临床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9月21日举办上海医学会输血专科分会临床输血学组活动,邀请Bio-Rad 试剂全球产品经理、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基因细胞学硕士Arnaud Reggiani 到会作专题讲座;11月15日举办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分会青年委员会会议,邀请哈佛医学院附属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重症医学和ICU主任Dr. Margaret Mary Hayes和哈佛医学院检验和输血医学副主席Dr. Lynn Uhl来院报告。
科室学科带头人戎瑞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PI、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透析与移植分会委员等职务,是上海市肾移植和输血质控中心专家、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等。同时,担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杂志编委和特约审稿人等职务,是《Current Protein & Peptide Science》专题的执行主编。科室在他带领下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一项;主持完成上海市及复旦大学科研基金两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40篇、总影响因子近100分,国内权威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本。
2022年,申报2022年市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线上临床输血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