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科室简介

医教研工作

消化科特色专病门诊

发布日期:2022-08-09

    卫生部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山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单位、内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由著名内科学家林兆耆教授于1953年创立,1978年正式建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的技术力量雄厚,在沈锡中主任的领导下形成了一支全面掌握消化科诊疗核心技术的强大的学术队伍。临床综合实力强,诊治水平高。在慢性肝病诊治、肝纤维化机制、炎症性肠病、门脉高压、內镜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名列全国前茅,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上海市科委和863课题。

 

消化科普通门诊时间:周一~周六全天。

肝炎门诊时间:周一~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特色专病门诊(20号楼7楼):

 

1. 慢性肝病门诊:(周一、四全天,周三上午):主要诊治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本专病门诊将给慢性肝病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和随访方案。同时,设有Fibroscan检测,适用于慢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2. 脂肪肝专病 (周二、四下午):旨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脂肪肝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鉴别诊断与疾病评估,同时从饮食、运动、药物、菌群调节、心理等多维度对患者进行积极高效有利的治疗,让患者能够恢复并保持健康。

3. 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随访门诊(周三下午):主要诊治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包括药物、内镜下治疗、介入、外科手术等。本专病门诊将给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的预防再出血治疗方案。

4. 炎症性肠病门诊(周三下午):主要诊治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以及炎症性肠病术后的治疗和监测。粘液血便、慢性腹痛和腹泻是炎症性肠病常见的预警信号,及早诊断和规则用药是治疗的关键,疗程常需3年半甚至更长。常用药物有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常根据病情来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

5.肠道微生态治疗专病门诊(周一下午)旨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腹泻、慢性便秘、功能性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肠功能紊乱)、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6. 食管疾病门诊(周四下午):主要诊治胃食管反流病及贲门失迟缓症等。本专科门诊将给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个规范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设有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适用于非糜烂性反流病以及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胸痛等疾病的诊断以及随访;设有食道压力测定,适用于贲门失迟缓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7.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周五上午):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将给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提供便捷的检测方式(尿素呼气试验),指导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意见,提高根除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做到专病专治,更好地服务患者。

8.肿瘤治疗不良反应专病门诊(周二下午):瘤治疗不良反应专病门诊将针对肿瘤治疗中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特别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