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7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急诊医学学科之一,硕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首批认证的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上海市急诊医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已经建立了“院内急诊/急救-急诊留观-急诊ICU”一体化的救治体系,先后成功抢救多名急、危重病患者。在上海及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承担上海市区大量的急诊和危重病患者救治外,每年还收治较多外省(市)区转诊的危重病患者。近年来年急诊工作量稳步上升,自2012年起年急诊量突破18万人次,年抢救危重病患者3万余人次。 2014年急诊科整体搬迁至中山医院东院区新急诊大楼。新急诊大楼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对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和空间布局要求进行设计,急诊、急救和应急(特殊)通道各自独立,空间布局和流程设计合理,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可供急危重症患者的空中快速转运和救治。目前中山医院急诊科建筑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设普通急诊诊疗室10间,特殊治疗室1间;具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危重病患者抢救室4个,扩创室和石膏间各1个,急诊手术室2间,能够满足急诊和危重病患者高级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满足特殊病人和危重病孕产妇患者的诊治以及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急诊科具有独立的急诊收费处、检验科、药房、急诊彩超、心电图和放射科。在急诊和急救区域内可以便捷的完成急诊和危重病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中山医院急诊科目前设3个急诊留观室,总床位228张,可以收治各种急诊和危重病患者。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开放床位24张,严格按照“两线三区”的理念进行空间设计,具有独立的家属探视外走廊。ICU心电和脑功能监护和各种脏器支持设备先进。急诊ICU主要收治严重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电解质紊乱、急性中毒、多发伤等急诊和危重病患者,能够常规开展有创和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经皮微创气管切开、床旁支气管镜和亚低温等治疗和脏器支持技术。 中山医院急诊科目前共有医生32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主治医师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91%的医生具有研究生学历。每年招生多名接受规范化培养的住院医生,目前共有21人接受住院医生规范化基地培训。急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2022年9月27日下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2022年3月起,随着上海新冠疫情的进展,中山医院急诊就诊的病人尤其是急重症病人数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多,连续多日接诊人数超过每天超过一千人,救护车量较同期提升了68%。以童朝阳主任为首的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克服小区封控、公共交通停运等诸多困难,在医院闭环工作长达60余天。中山医院急诊科疫情期间没有一天停诊,圆满完成了抗疫期间的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为抗疫医疗工作交出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他们是一群伟大的永不停歇的生命守护者。
支援方舱前线,无论是作为团队负责人在方舱收治患者,还是奔赴方舱建设工地,中山急诊人从不畏难,他们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得到了患者高度认可,顺利完成了援助任务,以实际行动为“大上海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