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7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急诊医学学科之一,硕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首批认证的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上海市急诊医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已经建立了“院内急诊/急救-急诊留观-急诊ICU”一体化的救治体系,先后成功抢救多名急、危重病患者。在上海及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承担上海市区大量的急诊和危重病患者救治外,每年还收治较多外省(市)区转诊的危重病患者。近年来年急诊工作量稳步上升,自2012年起年急诊量突破18万人次,年抢救危重病患者3万余人次。 2014年急诊科整体搬迁至中山医院东院区新急诊大楼。新急诊大楼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对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和空间布局要求进行设计,急诊、急救和应急(特殊)通道各自独立,空间布局和流程设计合理,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可供急危重症患者的空中快速转运和救治。目前中山医院急诊科建筑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设普通急诊诊疗室10间,特殊治疗室1间;具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危重病患者抢救室4个,扩创室和石膏间各1个,急诊手术室2间,能够满足急诊和危重病患者高级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满足特殊病人和危重病孕产妇患者的诊治以及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急诊科具有独立的急诊收费处、检验科、药房、急诊彩超、心电图和放射科。在急诊和急救区域内可以便捷的完成急诊和危重病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中山医院急诊科目前设3个急诊留观室,总床位228张,可以收治各种急诊和危重病患者。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开放床位24张,严格按照“两线三区”的理念进行空间设计,具有独立的家属探视外走廊。ICU心电和脑功能监护和各种脏器支持设备先进。急诊ICU主要收治严重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电解质紊乱、急性中毒、多发伤等急诊和危重病患者,能够常规开展有创和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经皮微创气管切开、床旁支气管镜和亚低温等治疗和脏器支持技术。 中山医院急诊科目前共有医生32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主治医师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91%的医生具有研究生学历。每年招生多名接受规范化培养的住院医生,目前共有21人接受住院医生规范化基地培训。急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
10月15日至16日,“首届上海 中山急救高峰论坛暨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 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我院东院区 18号楼召开,我院樊嘉院长致开幕词,上海 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龙华医院急 诊科方邦江主任,以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 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副 主任委员、我院急诊科童朝阳主任担任大会 共同主席。樊嘉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充分肯定了 急诊科医护人员繁忙辛苦的日常工作,并强 调了此次高峰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预祝首 届上海中山急救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以“分享理念,播种愿景”为主题, 围绕急诊和危重病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 难点、并结合临床病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 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约400名急诊和危重病 医学领域的专家参加了会议。特邀中华医学 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 学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 忠,中华医学会危重病医学分会主委、哈尔 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凯江,中华 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侯任主委、山东大学附 属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中华医学会急诊 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 学分会副会长、海南医学院院长吕传柱,中 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林兆奋、 张国强和曾红科等国内知名急诊和危重病 专家前来授课和指导。于学忠教授介绍了急诊医学从创办到 发展,历经30年的风雨历程,发人深醒;吕 传柱主任作了题为“急诊医学教学的新模式 探讨”的精彩演讲,提出了急诊医学教学的 新模式、新实践;上海长征医院林兆奋教授 为大家讲解“如何做好急诊病情评估和管 理”;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曹钰教授就“急 诊住院医师临床思维的培养”展开讨论。
大会共设四个分会场,进行了八个相关专题的学术交流,包括中西医结合急救/科 研、严重感染/血液动力学监测、急诊超声 /Workshop、人文建设、学科管理、危重病器 官支持技术、高危胸痛诊治、急诊危重病患 者护理。本次急救高峰论坛还邀请了法律界学 者、新媒体以及公安系统相关人士分别就急 诊医疗纠纷风险防范与对策、全媒体时代的 医患沟通、医患沟通与暴力防范等热点话题做了全面深度的剖析。
中山医院急诊科
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