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病组建立于1993年,同年开设风湿病专科病区。2011年8月21日风湿组正式独立为风湿免疫科。科室在上海市乃至全国三甲医院中较早开设了风湿病专科病区,全面承担医教研以及危急重病人的诊治,接受诊治周边华东地区疑难重症病人,既为风湿病病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也提升了我院综合诊治疾病的实力。规范建立风湿病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皮肌炎/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血管炎、痛风等)。 ? ?姜林娣教授为科室学科带头人,担任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第九届-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学会免疫吸附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血管炎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风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中心副主任等社会职务。科室逐步建立起一支医、教、研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形成科室重点研究方向,建立常见疾病和重点研究疾病临床路径;强化各级医生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能力,多层面提升科室的影响力。至2022年6月,科室团队成员包括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1名;博导1名;获得博士学位11名,博后培养计划1名。近年来在风湿病领域首创多学科诊疗,基于临床难点和需求开展诊疗探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基础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多项成果在国内学术大会上进行了发言交流,迄今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参编临床书籍20余本,其中主编2本,副主编1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7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市科委项目3项,申康项目1项,吴阶平基金1项,市卫健委项目1项。 ? ?在姜林娣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以血管炎为研究重点,探索MRA、超声、PET-CT、血清学指标诊断和评价患者病情,较早在国内开展大动脉炎的综合诊治,开展MRA新诊断技术,首次提出磁共振评价疾病活动性的标准,建立了超声造影、PET-CT评价疾病活动性的半定量方法,提高了大动脉炎的诊断率、有效地进行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实现了建立个体化
查看欧洲杯买球官网 →
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林娣教授邀请国内多位著名专家,共同编写了《系统性血管炎》一书,填补了二十余年来国内无血管炎专著书籍出版的空白,2021年,《系统性血管炎》第2版应运而生。
系统性血管炎是风湿疾病乃至内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疑难重症疾病。近几年来,随着血管炎分类标准的更新、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发病机制的探索,血管炎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然而,在风湿专科书籍中血管炎相关章节篇幅有限,内容并不全面,使得临床专科医生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林娣教授邀请国内多位著名专家,于2017年共同编写了《系统性血管炎》一书,填补了二十余年来国内无血管炎专著书籍出版的空白。
姜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血管炎领域研究十余年,在国内率先发起多项血管炎RCT临床研究,发起制订了大动脉炎多学科专家共识,牵头成立华东地区大动脉炎协作组、复旦大学免疫性血管炎全病程管理联盟,为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更佳的策略和循证证据,极大地推动了血管炎的规范化诊治。丰富临床经验的积累凝聚成了一部血管炎专著,自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风湿免疫及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们的广泛认可,在遇到疑难血管炎患者诊治时翻阅该工具书进行参考。
近年来,血管炎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等国际权威组织陆续发布了血管炎疾病新的分类标准、管理指南推荐等。因此,为此次书籍的再版提供了契机。
在结构上,《系统性血管炎》第2版较第1版进行了微调,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总论,涉及血管炎在各器官受累的表现、诊断技术、治疗等;第二篇是原发性血管炎,包括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变异性血管炎、单器官血管炎、儿童血管炎;第三篇是其他血管性疾病,增加了伴有血管炎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和其他血管病,后者包括近二十种疾病,其中绝大部分是少见病和罕见病。
在内容上,较第1版增加了一倍,更为丰富。专家们本着严谨、实用和先进的精神,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指南和文献,结合专家们的临床经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系统性血管炎各个疾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分类标准和最前沿的治疗进展,除此之外,新增的血管炎五官损害、病理诊断、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儿童血管炎、自身炎症性疾病等章节,也提高了该书的深度和广度。
在排版上,因第2版增加了大量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图片,为了进一步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全书均使用彩色图片,并且彩图随文排版,避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复翻找对应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