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治疗科科室简介

医教研工作

科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2-07-19

  1999年,放疗科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撰文阐述了放射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从病理学角度纠正了放射性肝炎的概念。2005年,“肝细胞癌的放射治疗”获第 6届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6年,放疗科还获得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的基金和上海市肝脏肿瘤中心的资助,开展不能手术切除肝癌介入治疗结合与不结合外放疗的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

  在曾昭冲主任的带领下,其研究团队在肝癌的放射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论证了肝癌属于放射敏感肿瘤;分析了肝细胞癌放射损伤、凋亡的过程,其肿瘤标记物 AFP在放疗过程中变化的特殊性及意义。

  此外,还开展了“多烯紫杉醇对肝细胞癌的放射增敏的实验室研究”“放射治疗促肝细胞癌转移的实验研究”及“细胞周期调控药物对肝细胞癌的放射增敏效果”等课题的研究。2010年肝癌放疗基础相关放射性肝纤维化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一系列如《干预和阻断 TGF -β1信号转导通路则可有效缓解放射性肝纤维化》等论著发表在本专业顶级国际期刊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上。在国外有影响的医学杂志如《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癌症杂志》《欧洲核医学杂志》等上发表临床研究相关论文,分别得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肝胆外科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放疗科教授撰写的评论,高度评价我科在各期肝癌中的放疗工作。

  参加了国家一类新药甘氨双唑钠的临床Ⅲ、Ⅳ期试验。该试验成果论文《甘氨双唑钠对食道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在《中华放射肿瘤杂志》上发表。先后参与“Xeloda对复发性大肠癌的放射增敏”临床多中心研究、EPO与放疗结合的临床研究、前列腺癌或膀胱癌的热疗加放疗的临床研究、胰腺癌介入化疗结合外放疗的研究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

  科室历来注重放疗技术团队开展科学研究,该团队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并在多场大型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团队成员作为第一完成人开展的新技术获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认证,并获入围奖(全院首位技术人员入围)。技术团队还参编多部国际、国内放疗专家共识,如发表在LIVER CANCER期刊上的《Consensus on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Small-Siz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t the 7th Asia-Pacific Primary Liver Cancer Expert Meeting》,以及《2016年原发性肝癌放疗共识》、《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2017年,该团队成员荣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科技新星”和“十佳医技人员”荣誉称号。

  放疗科曾昭冲主任多年来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内容涵盖了我科在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各方面的进展。2007年 9月受联合国发展署的邀请在韩国做肝癌放疗质控的报告,2008年、2010年和 2012年 3度在亚太地区肝病年会做特邀报告,2012年应邀在亚太地区肝癌年会(APPLE)以及美国的放疗进展(ARO)年会上作特邀报告。

  曾昭冲主任 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 2项,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课题 1项。2013年分别在台北举办的第五届亚太肝癌高峰论坛和在神户举办的亚太放射大会上作特邀报告,充分展现了我科在肝癌治疗中的经验。2014年获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项目资助研究肝癌放疗致放射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治。曾昭冲主任获 2016年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

  2022年第64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中,放疗科赵小梅博士(导师曾昭冲教授),许书榕博士(导师杜世锁教授)论文分别被选中作为大会Oral Presentation。我院放疗科另有4篇论文被选为Poster Presentation,进一步彰显中山医院放疗科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