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简介
2024-06-06
科室概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我国整形外科的摇篮地,早在 1948 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主席Webster就在中山医院举办整形外科学习班,学习班的成员成为我国各地整形外科的创始人。
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正式成立于 1981 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少数几个整形外科科室之一,在国内整形学界享有盛誉,是国内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国内最早接受留学生学习的单位。多年来,在几代优秀整形外科专业医师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整复、矫形及美容的医疗、科研、教学中心。
该科采用国际领先的整形美容技术、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激光美容仪器等,开展面部美容、形体重塑、创伤和肿瘤修复及先天性畸形整复等各类整形美容医疗项目。同时与心脏外科、胸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开展乳房再造、胸骨正中切口重度感染、晚期支气管胸膜瘘伴脓胸等疑难杂症的诊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面部轮廓整形、乳房整形再造、头面部颌骨外伤、血管瘤与淋巴水肿、皮肤软组织肿瘤、老烂脚褥疮等复杂创面修复、会阴部整形,以及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的修复是科室的治疗特色。
该科数十年来为海内外广大受治者解除痛苦、重塑信心、焕发青春,故而广受好评。作为国内著名的整形美容外科教学培训基地,该科培养了大批整形外科博士、硕士、进修生和留学生,为我国整形美容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科室历届主任:孙以鲁教授黎冠瑜教授亓发芝教授(代) 吴坤南教授
现任科室主任:亓发芝教授
医疗工作
核定床位 36 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 1000 余人次。门急诊量每年 10000 余人次。
住院手术量每年约 500 余人次,门诊手术及专项中心手术量每年约 5000 余人次。
每周一~六全天普通门诊开放,周一~四全天设专家门诊。开设皮肤软组织肿瘤、血管瘤、激光美容等专病门诊。急诊 24 小时应诊,值班医师随叫随到,主要处理各类头面部外伤、体表外伤及手外伤等。
凭借中山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麻醉、影像、监护、心内、呼吸、心外、胸外等科室的密切协助,在攻克高难度病例时,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比其他医院具有更大的优势。
医疗工作—特色
主要业务包括整形修复、美容外科、器官功能重建、激光美容、手外科、显微外科等专业,各亚专科齐全。治疗各种体表肿瘤和病变,如色素痣、疣、囊肿、腋臭、皮肤良恶性肿瘤,皮肤软组织巨大肿瘤以及肿瘤修复;综合性治疗各类疤痕和瘢痕疙瘩;各类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治疗各类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先天性小耳和无耳畸形、先天性多指、并指、两性畸形等;治疗各种先天性和外伤后手部疾患;与普外科、胸外科和心外科等科室合作,采
用皮瓣修复复杂性、难治性创面和窦道;特色治疗淋巴水肿、慢性溃疡。开展各类美容手术,包括重睑术、眼袋、隆鼻术、面部除皱术、下颌部整形、颧部整形、吸脂术、隆乳术、乳房缩小术、腹壁整形术、会阴部整形术、毛发移植术、激光去除各类色斑、太田痣、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瘤、红黄蓝黑各色不良文身、激光脱毛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器官再造:各类乳房再造、耳再造、鼻再造、阴茎再造和阴道再造等。开展了垂直切口上方宽蒂巨乳缩小术、short-scar 除皱术、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及抽吸法腋臭治疗、局部镇痛泵术后镇痛、大剂量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等适宜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面开展颌面部急诊与修复外科,特别是上、下颌骨、颧骨的外伤治疗。在乳房塑型再造、头颈部肿瘤切除修复、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晚期支气管胸膜瘘伴脓胸、胸腹壁巨大肿瘤切除及胸腹壁重建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科室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室特色
一、乳房塑形--乳房再造乳房形态再塑:
1、 乳房发育不良:采用假体植入隆乳技术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改善乳房外形,获得完美的乳房形态,重塑信心。
2、 巨乳:乳房下垂:采用垂直瘢痕的乳房缩小术及乳房悬吊术等先进技术,重塑乳房外形,减少手术瘢痕,使老化乳房重新获得年轻外形。
3、 乳房不良外形修复:各类乳房先天性和手术后的不良外形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恢复乳房正常形态。
4、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乳腺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大部分患者需要切除患侧的乳房,带来身心双重的打击和伤害。乳房再造技术使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能够再次拥有外形和手感逼真的乳房,不再为穿衣、外出社交等烦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强强联合,是国内最早开展乳腺癌手术一期及二期乳房再造的单位之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术前评估和手术中探查的情况,如果手术仅需切除乳腺而可以保留乳头乳晕和皮肤,可以选择术中即时乳房再造。术后除了侧胸壁的手术瘢痕,仍然可以保持术前的外形。如需切除乳头乳晕及部分皮肤,则可以使用肌皮瓣修补皮肤的缺损。术后 3 到 6 个月可以再进行乳头乳晕的再造塑形。如果在乳腺癌手术的同时不适合进行乳房再造,在术后半年左右确定没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二期的乳房再造,效果同样良好。
如果不想用自体的组织进行乳房再造或者自体组织量不够,还可以利用乳房假体再造乳房。近来采用假体+自体真皮瓣进行一期乳房再造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乳房再造手术不可能使两侧乳房完全对称,但可以在后期进行调节修整,可以和乳头乳晕再造手术同时进行。如果对健康一侧乳房的外形不满意,也可以进行隆胸、缩乳或者悬吊的手术。
二、头颈、胸壁肿瘤的治疗与修复:
头颈部及胸壁肿瘤因其位置特殊、牵涉诸多重要器官,向来是手术的难点。整形外科因 其先进的皮瓣移植技术解决了切除范围不够、创面无法修复等难题。和胸外科、监护室等科室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手术技术力量。
三、血管瘤与淋巴水肿的治疗:
血管瘤和淋巴水肿的治疗是我科的传统强项。各类血管瘤采用手术、介入、硬化剂注射、激光等多项先进技术综合个体化治疗,往往能达到良好效果。淋巴水肿大部分不能根治,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淋巴抽吸、筋膜淋巴管移植、大网膜移植、淋巴结组织移植等技术,经过手术、物理、药物等综合治疗往往能改善症状、减少丹毒发作等。
四、激光与美容外科: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之一,各项美容外科手术、激光治疗、微创美容技术等向来是我科的传统强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五、会阴部整形美容:
在外伤性尿道重建、尿道下裂修复、肛门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重建、直肠阴道瘘修补、生殖器官再造等会阴部复杂整形中处于国内先列。
专家学者
亓发芝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
中山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副主任
1998 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乳房整形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候任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泛亚地区国际面部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美容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疗技术事故首批鉴定专家成员。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外科杂志》,《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医生》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5,6 届编委,《中国美容医学》常务编委,《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第六届编委,《Microsurgery》编委。
顾建英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
1993 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2002 年获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临床硕士学位,2004 年美国纽约大学整形外科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医美与艺术学组副主委、中国女医师学会整形美容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第七届编委会副总编、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肿瘤修复学组副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中国分会学会常委、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与美学分会委员
擅长于激光美容、面部美容和微整形、乳房整形(包括各类隆胸,乳房缩小和乳房再造, 乳头整形)、美体塑形、皮肤软组织肿瘤的切除和修复重建、血管瘤的综合治疗等。已开展 微创注射、像束激光和光子嫩肤抗面部老化等临床研究;血管瘤侵袭性生长以及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长期从事整形外科及黑色素瘤临床与基础研究,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8.5。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5项。发表论文 5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 6 本。
施越冬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乳房整形亚专业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上海市医学会激光协会会员,上海市医学美容质量控制中心成员。
从事整形外科工作 20 余年,在国内权威以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SCI 3篇。参与编写《美容外科学》,新编《实用外科学》整形外科部分,以及复旦大学医学院选修课程《整形外科》教材的编写工作。擅长皮肤软组织肿瘤的治疗,各种创面(创伤性创面、老烂脚、糖尿病足、褥疮等)的修复,各种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以及难治性血管瘤的综合治疗;在美容整形方面尤其在眼、鼻整形、乳房整形、以及瘢痕整形、激光(祛斑、除皱、祛痣等)以及微整形领域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教书育人
我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2名。迄今已培养近百名博士生、硕士生,韩国、台湾、巴基斯坦等留学生 10 余名。培养进修医生数十名,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当地整形外科的骨干。
我科目前承担复旦大学本科生选修课一门《整形美容外科学》,深受学生欢迎。承担国家级学习班一项,国家级远程教育一项。
我科为整形外科临床基地,承担医学生实习、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轮转等教学任务。
著书立说
主编专著及教材 5部,参编专著 13部。
科研项目
在研及已结题各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包括参加国家级 973 重大课题项目。
历年来发表论文 300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0 余篇。
科研主攻方向:肿瘤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淋巴水肿等。
对外交流
历年来主办各项国家级、市级各类学术会议 10 余次,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高质量的学术报告。
接待韩国、德国、泰国等参观学者或交流学生,取得良好的国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