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简介

2024-06-06

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心脏急救中心,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国家“211”工程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WHO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

心内科教师队伍力量雄厚,拥有包括葛均波院士和陈灏珠院士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现任科主任为葛均波教授,为中科院院士,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和优秀学科带头人。

葛均波主任和钱菊英副主任非常重视科室的教学工作,在他们的领导下,心内科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八年制、七年制和五年制、法医、预防等专业的理论授课和临床专业学生的床旁教学、见习和实习等任务。另外,还承担和完成了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的教学任务。中山医院心内科教师团队荣获202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针对本科生的教学,为了提高临床诊治实践中本科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推理的能力,注重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参与编写了《内科临床思维》一书(获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通过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讨论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安排,将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能力整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一步步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在床旁教学阶段,带教老师以规范体格检查和病史书写为重点,把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梳理临床思路。在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已开展中英文双语查房近30年。

心内科是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试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还承担了工作量很大的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如对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对中级职称以上的继续医学教育。建立了由科主任分管的培养考核小组,严格的培养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建立一套轮转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试、医德考核、病史考核、教育质量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理论学习考核、论文考核等培养考核方法。

心内科圆满完成了WHO和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任务。

举办每年一期全国心血管内科进修培训班,迄今已举办30余期,总学员达1500余名,该教育成果获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教育成果奖。

远程医学教学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心内科也积极参与医院的授课式远程教育。

由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教授主编的《实用心脏病学》目前已再版至第5版;《实用内科学》已再版至第16版。由陈灏珠院士主译的《Braunwald心脏病学》是全球权威的心血管专科教材,目前已再版至第12版。数十年来,这几部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巨著凝聚了心内科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每一次再版均受到临床医师的推崇和青睐。《实用内科学》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陈灏珠教授主编的《内科学》第三版1996年获第三届全国高等优秀教材二等奖,《内科学》第四版于199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葛均波院士主编的《内科学》教材。葛均波院士主编的第九版《内科学》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为了培养专科医师的临床思维,领衔开展名院大查房,至目前已持续开展二百余期,由葛均波院士总主编、钱菊英副院长主编出版了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材《心血管专科培训大查房病例集(第二卷)》。这些优秀教材作为各大医学院校培养临床医师的权威教材,在全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联系邮箱 :li.qing@zs-hospital.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