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重症监护中心进修体会----刘基文

2023-05-30

经历了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疫情之后,有幸能够在中山医院心外科监护室进修。中山医院ECMO团队是上海最早使用EMCO的团队,极具经验,所积累的经验已被推广到数十家医院,在该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在罗哲主任、屠国伟主任的领导下,心外监以有限的床位支撑了心外科每年6000台的手术量。通过科学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不断依据术后情况调整治疗,与手术医师之间良好的沟通反馈,加快了床位周转,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看到了整个团队的团结和协作。每天7:30心外监和心外科共同参与交班,心外科王春生主任仔细询问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寥寥数语就能抓住患者的重点,给予积极的指导。心外监值班医师任务繁重,需要应对大量的心外科术后患者,常常通宵达旦。在完成数量的同时,又要保证相当高的医疗质量,包括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以及其他突发的病情变化。在日常繁忙的工作外,仍然抽出时间为进修医生开展各种讲座,每周两次业务学习,一次病例讨论,使我们接受到了许多心脏重症、ECMO的新知识,体会到了中山医院心外监在这些方面的深厚造诣。

 在具体操作上,屠国伟主任及各位老师,亲自带领进修医生实际操作ECMO,让进修医生深度参与,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详细指导每一个细节,无私地传授中山医院ECMO团队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尽可能地缩短进修医生的学习曲线,真诚地希望每一个进修医生在进修结束后能够独立地、顺利地开展相关工作。作为我自己,也有幸亲自参与多台ECMO的实际操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修期间,真正参与了ECPR的实施,这是最能体现一家医院ECMO水准的操作。在屠国伟主任的带领下,心外监和进修医生共同参与,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完成ECMO置管,给予患者生的希望。

由于床位安排,跟着张毅杰医生比较多,有两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件是一个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循环不稳定,行VA-ECMO,还因为下肢缺血接受了截肢。张医生有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在发现患者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的时候,通过外科方式,显著减轻了出血,为患者赢得了时间,并在整个过程中,详细和我解释所做判断的依据,以及具体处理的细节,让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另一件事,也是一个血红蛋白迅速下降的患者,患者本身没有明显不适,但张医生在例行查房中,通过床旁B超,发现疑点,最终通过CT迅速诊断,在出现严重后果之前,请介入科会诊,及时治疗,使患者得到了最好的救治。最后,在张医生的指导下,我做了气管切开,张医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以及解决的方法。心外监的每一个成员,在整个进修过程中,都给予过我们无私的帮助,包括马国光、苏迎、郝光伟、罗竞超、张颖、杨晓梅、刘华、庄亚敏、刘凯、郁慎吉、刘雯珺、侯君谊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

 最后,一个团队的优秀,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优秀的领导,只有一个优秀、大气、宽容、严谨的领导才能组成和维持一个优秀的团队。罗哲主任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使我深感佩服。在罗主任的带领下,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只要认真工作,必然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样的领导,是团队每一个人的坚强后盾,也是前进的动力。

今天是最后一个夜班,明天就将结束进修。监护室仍旧灯火通明,还有四台手术尚未完成,值班医生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祝愿心外监全体成员,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

image.pngimage.png

刘基文 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