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情-胸外科进修体会 李秦瑞
2022-05-26
中山院里中山景,中山景里中山人,
中山人铸中山魂,中山精神代代传。
——题记·写在开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给梦想
人的一生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却也没有那么短,但就在这反复拉扯的几十年中,总需要有些东西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把它称之为梦想。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甘洒热血,保家卫国,等长大了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一袭白衣,救死扶伤,所幸的是我做到了。到现在我已过而立之年,但心中仍有一个梦想——中山求学!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便是如愿以偿,踏入了这座我心心念念的“大山”。
“危楼高架泬廖天,上相登闲立彩旃。”——中山医院
伫足置身于中山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门诊楼,碧瓦朱檐,雕梁秀柱,钉头磷磷,古朴却又不失威仪,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中山近百年的沧海与桑田。举步前行,抬头仰望着一幢幢高耸的住院楼,傲然屹立,拔地倚天,那笔直的线条,沉稳却又不失温柔,似乎在用它伟岸的身躯来为人们抵挡冬日凛冽的寒风,遮蔽夏日毒辣的阳光,就像一双巨臂,将身在其中的人牢牢保护。都说大城市的高层建筑是钢筋水泥般的牢笼,但我却打心底感到了一份踏实的安全感。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中山的景
深入中山,细细品味,才觉中山的景也别具匠心,不仅有青松翠柏,湖心小亭,还有叠石为山,凿池引水,在所有的景致中最显眼的就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了,每当我路过中山先生的雕像,看着他深邃的眼睛,似乎还有未说完的话和未做完的事,他是在告诉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但是也不能忘了曾经的苦难与伤痛,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除了中山先生像,中山还有一处特别的景致——连廊,一条连通整个中山医院的走廊。有时它是静谧的,可以驻足小憩,回想一下刚接诊的患者病情、刚完成的手术,或是忙里偷闲回个信息;有时它也是喧闹的,三五好友,成群结队,一起讨论,一起下班,一起吃饭;有时它是宽敞的,能与迎面而来的同僚挥手致意,寒暄问候;有时它却是狭窄的,心急跑会诊的医生,着急做床旁的老师,焦急等结果的患者,都留下了他们匆匆的身影;有时它是明亮的,阳光明媚的清晨,和煦的阳光穿过透明的玻璃照进连廊,仿佛驱散了所有的阴霾,整个人都畅快了;有时它又是阴暗的,每当无法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时候,每当面对生死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挫败的感觉,跌至谷底,无法言表;有时它是漂亮的,逢春暖花开之际,园丁师傅会用鲜花将连廊打扮的鲜亮夺目,尤其到了夜晚,透明连廊揉进了街道的车水马龙里,川流不息;有时它还是充满沧桑的,多少医者从最开始的初出茅庐,到依依不舍告别工作岗位时的功成身退,可以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所有的情愫都融进了这一方长长的连廊里。
“但愿世间人无疾,何惧年壮白发生。”——中山的人
在中山,我有幸识得这样一位老师:一袭白衣天使心,二只妙手能回春,三个孔洞除病痛,四季晴雨频查房,五天忙碌不停歇,六七不休勤教学,八思九想苦钻研,十分用心待病患。这就是我的带教恩师——林宗武教授,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小饼哥”。
初见小饼哥,笑容和蔼,眼神睿智,精明干练,不管对谁都亲切温暖,接触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发现,小饼哥虽然身高不算伟岸,却能从容面对病魔,身材不算魁梧,却能如同保护伞一般守护着自己的病患。我最喜欢小饼哥做手术时,一改往日常态,认真、坚定、而又执着的眼神,更确切的说,那是一种崇拜。在生死的一线间,在跟死神来回较量的一瞬间,那双紧盯胸腔镜显示屏幕的眼睛似乎在警告说:“有我在,你休想”!就这样,小饼哥在与死神的较量中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手术不管多晚结束,小饼哥总会去病房看看患者,他说这样才放心,其实我知道他是想让患者安心。小饼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认真、严谨,但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大多数医生手术结束后都会脱衣休整,但是小饼哥很多时候甚至都来不及擦干头上的汗水,就坐到桌前核查手术记录,字字句句,反复推敲,细心琢磨,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和格式排版。小饼哥说,这样的话,如果再次手术或是回访、科研,我们就有详细的参考了,表面上是为自己能偷懒做准备,实际上还是那颗晨兢夕厉的心在不断跳跃,只有认真,才对得起身上这件最昂贵的白衣,只有严谨,才担得起患者发自肺腑的那句“医生,谢谢您”。偶尔一次,我发现了小饼哥双鬓零星的白发,也许这只有医生才能明白,这不是岁月的痕迹,而是一枚勋章,它诉说着患者病愈后舒展的眉头,重新回到脸庞的笑意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谢。小饼哥对待带教的学生也很亲厚,总想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也总会教导学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多尝试,多思考,总会有出路的”!就是这样的小饼哥,扶持并引导着我走过了半年的进修时光。
“古来行医济世穷,仁者悬壶沐春风。”——中山的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着雪一般的衣裳,有雪一般温柔的内心,比云朵更洁白,比火焰更炽热,在寒风中飞翔,在黑夜里燃烧,不论春夏秋冬,他们总穿着白大褂,不管老弱病残,他们都悉心照顾,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奔忙在医院,他们在如花般的流年里,见惯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深谙生命的可贵与美好,揣一个天使的梦想,青春不悔,岁月依旧。他们以心为灯,一生悬壶济世,普通又特殊,平凡却伟大,他们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遗忘在历史的洪流中,但他们却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就成了中山的魂。
“一切为了病人。”——中山精神
进入中山第一天,我们参加培训就被告知,中山的精神是一切为了病人,但文字始终是死板的,空洞的,我当时并没有太深的体会,一直到上海突发了疫情。面对眼下咄咄逼人的病毒和岌岌可危、满目疮痍的魔都,在各大医院相继被迫停诊的情况下,这一次,中山站了出来,中山用它一直敞开的大门和在任何艰难情势下都不曾停诊过的大楼,向患者、向社会、向祖国用最实际的行动诠释并践行了这六个字的真正含义。再苦再难,不能让患者没有地方就医,迎难而上,一切为了病人,这,就是中山的精神,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指缝很宽,而时间太瘦,它悄悄地就从指缝间溜走,纸短情长,而我也只能写到这里,半年的时光已匆匆而过,在这座“大山”里,我感受了“山”的坚毅,看到了“山”的美景,学到了“山”的品德,体会到了“山”的精神,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这份对“大山”的情意深深埋在心里,努力的让自己也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泽被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