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上,他们与患者同行

2022-06-20

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有那么一支自发组建起来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自2012年开始萌芽,2015年正式加入中山绿叶志愿者大家庭,至今还在不断茁壮成长——他们就是来自中山医院“癌症康复-移植受者志愿者服务基地”的绿叶志愿者队伍。

2015年4月,医院成立了癌症康复、移植受者志愿者服务基地,曾在我院接受肝移植和肝肿瘤治疗的12位康复患者加入中山“绿叶”志愿者队伍,依托志愿者服务基地每周定期为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肝肿瘤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2016年,部分胃肠道疾病的康复者也加入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志愿者队伍人数已增至42人。同时不断扩大的还有服务病种和患者群体,服务的范围从原先的东院肝肿瘤内外科7个病区扩展到西院的消化科、肿瘤内科等3个病区,并延伸至手术家属等候区和移植随访门诊,队伍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这支队伍的志愿者都是在中山医院接受过器官移植或外科手术后的康复病人,他们怀着回报和感恩的心自愿来院服务。曾经的他们以顽强的意志与癌症抗争,取得良好的康复成果,现在他们用乐观豁达的精神去感染欧洲杯买球官网正在与病魔斗争的病友们。刚刚被诊断出的肿瘤病人和肿瘤转移复发的病人往往对病情有非常多的恐惧感、忧郁感,志愿者们深入病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力,直观面对现实,配合医生积极地治疗,从而战胜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中山医院16号楼12楼病区以肝肿瘤患者居多。周二下午14时,病区中央的患者教室内,一场肝癌科普讲座正进行,几位“绿马甲”在现场张罗着。讲座结束,人群迟迟不散,有病患家属手拿化验单愁容满面等着医生突出“重围”,“指标怎么又上去了?”71岁的“绿马甲”陈希平见状,忍不住上前搭话,“也不能光看一个指标……” 。“你是谁?”家属们用狐疑的眼光看着他,“医托?”老陈不疾不徐地自我介绍:“我是肝友会志愿者,10年前也在这儿手术。当时,除了维持生命最基本功能的那部分外,肝右叶大部切除……”“您手术至今10年了?”家属眼中顿时闪起希望,赶紧凑近,抛出一连串问题,“术后腹水能不能吃虾?免疫力怎么控制……”其间不忘感叹,“您保持得真好!” 老陈有问必答,亦语重心长,“我能走到今天,都是前人在铺路。” 
  志愿者刘训申在一次志愿服务时接到一位病人家属的恳请,她的丈夫因患肝癌住在病房情绪低落,不愿同其他人说话,甚至连医生的话也听不进去,希望志愿者能够帮助做些思想工作。老刘二话没说就到了病房,讲述自己曾经也是个重病患者,现在完全康复,还能在医院做志愿者。病人听了老刘一番肺腑之言后,睁大眼睛,脸上露出了希望的笑容。后来这位家属说了:“你们志愿者讲的一句话,对病人来说有时比医生护士讲的还管用”。

在今年九月的一天,消化科病房护士长匆匆来找正在该病区做志愿服务的黄忠清、池美芳和徐小萼,说该病区某床病人姚先生因肠癌造口术后病情反复,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效果不佳,而且身上还一直挂着尿屎袋,病人情绪非常低沉,家属也十分焦虑。志愿者们来到姚先生床旁,虽然志愿者中没有造口病人,但是姚先生所经历的历程志愿者们都能感同身受,所以交谈十分顺畅,姚先生把心中的郁闷都尽情地吐露出来,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微笑。为了更好地做好姚先生的思想情绪工作,志愿者们想办法从上海市癌症俱乐部请来了造口病种指导中心的老师同姚先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这对姚先生病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效果,病人和家属都非常地感动。

志愿者门槛不低,必须是肝移植受者或肿瘤康复患者,必须恢复良好。他们自行排班,每周一至五每天雷打不动来医院“上班”。除了接受病患及家属的预约咨询、邀请医生定期开讲、组织患者互动交流之外,占用他们大量精力的另一项工作,是为病友们义务“打杂”――包括帮助茫然的病友取病理报告、代为冷藏保管病友遗忘的贵重药品等。为了增强和病人的联系,志愿者在其服务的每个病区护士站都安置了“志愿服务联系箱”和“志愿服务联系单”,病人如有咨询和帮助的需要可以填写联系单后投入箱内,志愿者每天会开箱查看,根据病人填写的联系电话号码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自2015年志愿者基地建立以来,在“志愿服务联系箱”中共收到病患的联系单数百条,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志愿者都一一电话回复。志愿队的几个负责人把自己的手机号也公布在了“告病友书”的联系单里,便于病友们与志愿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有些病人是直接到志愿者服务点来寻求咨询和服务。志愿者们还建立了病患及家属微信群,提供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服务,为的是一个近乎奢侈的目标――大家手搀着手,没有任何人掉队。

每月,志愿者还会和院方一起,举办各种健康康复的知识讲座和康复交流会,针对患者及家属集中提出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解答。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有些住院病人甚至打着点滴来现场听课。疫情期间,他们更是将课堂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辐射范围、受益人数也更加提升了。此外,志愿者们在每个病房、门诊的志愿服务站都开设了图书角,放置了很多科普书籍和宣传资料供患者和家属翻阅学习。医院还特别留出部分宣传橱窗定期宣传、展示志愿者风采,宣传志愿活动中的感人事迹,让患者表达对医务工作者尽心尽责的崇敬心情,为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癌症康复-移植受者绿叶志愿者以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赢得了病患家属和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有些接受过志愿服务的病人和家属表示要在他们康复以后也要加入志愿者队伍。此项服务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项目资助,并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

 

“就像原本你在黑暗甬道里匍匐前进,突然有人举着火把说,来,跟我走……” 这正是院方的良苦用心。在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看来,当前医生的角色分工,决定了他们的精力多停留在医学和知识层面,医学人文方面则相对缺失。“我做了近40年医生,愈发感到,能使一场漫长的医疗行为走向善终的,靠的往往不是技术。”汪昕说。当治愈依然是偶发事件,当医生陷入繁忙问诊而分身乏术,医院及时发现并推动了这样一支内心迫切的志愿者队伍,才将帮助与安慰续上了。“绿叶”志愿者们把帮助病友、回报社会看成是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并以自己战胜病魔的切身经历为病友们重燃“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