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专题专栏——《“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2017-06-02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于1月9日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到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标
1、 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
2、 85%以上的地方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4、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初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
5、 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6、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
7、 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8、 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鼓励各地积极完善按病种、按人头、按床位等多种付费方式。
到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标
1、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
2、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3、 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4、 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5、 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6、 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7、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8、 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9、 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10、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11、基本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
12、形成1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的超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批发市场总额的90%以上。
13、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100%覆盖。
14、完成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
15、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16、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
17、医疗责任保险覆盖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
19、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的新机制,细化落实政府对中医医院(民族医院)投入倾斜政策,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